在内地楼市普遍低迷的当下,已经97岁高龄的李嘉诚突然又有了大动作联华证券,急甩400套房子,而且最低40万元一套,连装修都给你包好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次李嘉诚急售的主攻对象并不是内地人,而是香港人。
这场看似“良心价”的甩卖,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急切?李嘉诚在这个节骨眼上做出这个选择,到底是看破市场还是急着脱身?
如果说他是房地产最后一个套现成功的玩家,恐怕没人会反对。
但问题是,他为什么会做出这个选择呢?
01
今年7月,一条“400套房白菜价”的新闻在大湾区疯狂传开。
每套40万起,最夸张的甚至比香港一个车位还便宜,吸引了不少香港中产来围观,买房买成了抢白菜,一边喊着太便宜,一边掏出银行卡。
不过,这些房子并不是在市中心,而是位于惠州大亚湾等偏远区域,不但配套不全、交通不便、而且空置率极高。
当地人早就用实际行动投下了“不买票”,结果李嘉诚转头就对香港人喊话,说这是“湾区双居生活”的好机会。
内地人不接盘了,他就开始将目标放在香港人身上。
香港人对内地楼市并不熟悉,几十万买套房,听起来像是抄底,其实更像是被当成了接盘侠。
02
有网友说,李嘉诚这么着急低价售房,难道是“缺钱”吗?这个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。
97岁的他,坐拥长和、长实、和黄等多家集团联华证券,光是现金储备就高达几十亿港元。
但是,在过去十年,他偏偏持续不断地出售内地核心资产。
从2013年开始,他先后出手了广州、北京、上海、南京多个黄金地段的商业地产。
而且,这其中的大多数项目都是刚开发不久的楼盘,有的甚至还没正式运营。
最典型的,是上海世纪汇项目,刚建好就以200亿高价转手中国人寿,看起来像是高位套现,实则是他对内地市场信心的动摇。
明眼人都知道,李嘉诚的这波操作,根本不是偶然行为,而是一场有节奏、有目标的全面撤离。
而今年这波“白菜房甩卖”,更像是压轴动作,好像是最后一轮清仓,急于把剩下的货一次性抛出。
03
有人说,李嘉诚这是割肉清盘,但仔细算账后会发现,他根本没吃一点亏。
比如北京的御翠园项目,当年拿地价不过每平米一千多,现在卖价哪怕是七折,也高达九万多,收益几十倍起跳。
大湾区的项目,同样是早年低价拿地,现在即便价格腰斩,也不影响他大赚一笔。
而且,为了快速出货,李嘉诚打出装修赠送、限时优惠、生活配套等招牌,让买家觉得真的是捡到大便宜了。
不过,中国有句老话说:“便宜没好货!”这些房子往往远离市区,交通成本高、租售回报低,未来能否升值还真不好说。
李嘉诚这波操作,说白了,就是用最低成本完成最高效率的资本回收,所谓“割肉”,不过是压低买家的心理价位。
对他来说,这不是撤退,而是精准收割,主要收割对象就是那些信息不对称、买房焦虑、刚需心态严重的普通人。
04
一个常年站在浪头上的人,不会怕一点市场波动,他怕的是自己下不了船。
97岁的李嘉诚,亲历过香港经济周期的数次震荡,知道什么时候该收手。
而现在的他,明明账上现金充足,却把手里仅剩不多的内地土储拿出来变现,这不是缺钱,而是他对未来失去了信心。
2024年,长实财报显示,内地项目销售收入缩水九成,土储也降到了十年新低。
这个时候再不卖,以后就没人接了,他看不到政策利好,也不指望市场回暖,只想用最快的速度收尾走人。
可能李嘉诚也不清楚未来会出什么事,但他清楚现在不能再等了,能全身而退的那一刻,就是他最清醒的判断。
05
这一次,李嘉诚还是跑在了大多数人前面,不是他胆小,而是他太知道何时该走。
即便站在97岁高龄,他依旧像个嗅觉灵敏的猎手,在众人还在犹豫观望时,果断清仓撤离。
有人说他冷血,有人说他精明,但不管你怎么看,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:他从没赌过市场的未来,他只相信眼前的退路够不够宽。
当所有普通人还在幻想楼市会“触底反弹”的时候,有没有想过,李嘉诚的“落跑”,或许不是恐慌,而是给你提了个醒:
别等楼塌了才发现,首富早就把梯子收走了。
亿资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